【早安健康/周宗翰醫師(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科兼任醫師)】
中醫看自律神經失調
所謂自律神經,就是沒有辦法由自己意念來控制的神經,包括交感及副交感神經兩種,這兩種神經同時作用在以下器官,包括:眼睛肌肉、唾液腺、心、肺、胃、大小腸、肝、腎臟、膀胱,以及其他血管及平滑肌等等,讓身體不用思考就可以維護生理機能。
在門診很多壓力大的病人都說自己是自律神經失調,為何在現代人被診斷自律神經失調的人這麼多呢,包括了長期的情緒失調,工作勞累等壓力以及生活型態的改變,甚至情緒急劇變化、熬夜均有關連。
同樣是自律神經失調症,會因為不同的人而有不同之表現,有些人覺得頭痛,有些人覺得心悸、胸悶,有些人表現出嘔心、腹痛、腹瀉、便秘等腸胃症狀……,有些人則以全身倦怠、頭昏眼花、易流乾澀眼淚為表現,種種症狀,不一而足。其和各人之體質、承受壓力之能力、生活習慣、人生觀、嗜好有關。除此之外,壓力之特性、大小、種類亦是造成自主神經失調重大的原因之一,情緒絕對會影響人體的調控機能,人體有調節與穩定內分泌與新陳代謝系統的功能,當五臟陰陽失衡就會讓這個機轉產生問題,若要將自律神經的概念套用在中醫臟器學說,則會與中醫臟象的「肝」比較相近,肝為將軍之官,負責將君主之官的「心」所下號令傳到其他器官,而肝又主疏泄,具有調節情志作用,下視丘是肝這個臟腑在控管的。
西醫學認為下視丘主管人的情緒,也會間接調節了自律神經系統;但嚴格說起來,自律神經失調並不是一種病,而是一系列的症狀,也就是症候群,自律神經失調在中醫來看必定是五臟陰陽失衡的,中醫則根據病人所表現之症狀辨症論治。
中醫怎麼治療自律神經失調?下一頁醫師告訴你
自主神經的興奮即類似中醫所稱「陰虛陽亢」症狀,包含了燥、熱、動等特性的臨床表現。壓力使人情緒失控,久了肝鬱化火,還有慢性疾病的折磨,精神情緒的失調,使五臟陰陽失衡,再來就是人與人之間長久矛盾未解開,長期抑鬱發怒,形成強迫症等等。
若自律神經系統功能低下,則會產生類似「氣虛」,進一步低下至寒象出現,則稱「陽虛」。而如果是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免疫系統,其傳遞物質或作用物質產生失調,所表現的症狀即類似「濕」或「痰」證。
自主神經紊亂所造成不同之症狀,根據以上中醫辨症論治,會收到不錯之療效。中醫治療除藥物施予外,治病必求其本,也要瞭解心理問題癥結所在,給予正確的疏導建議,想開了,心結打開了,其實肝氣也疏通了。
如果民眾自覺自己有自律神經失調的傾向,建議不妨諮詢中醫師的建議,調理身體讓體內氣血、體液重新分布,對於調整自律神經失調,也有相當效果。而適當抒發壓力絕對是有必要的,運動這是既簡單、又方便的減壓方法,能提高體內的血清素,讓心情變好。
除了運動「把困難說出來」也有助減壓
當生理及心理出現壓力的微訊息時,最好的方法就是去運動,快走、打球、游泳、跳舞、騎單車、溜冰都行,目的就是要放鬆緊張的心情,為壓力找到一個出口。而旅遊來趟大自然之旅,近身貼近花草樹木、大海及高山,壓力才會整個釋放。然後面對壓力,先鬆心,才能鬆身,說出困難有助減壓,接著做好時間管理很多壓力是來自時間不夠用的壓迫感,因為常常有一堆工作都擠在同個時段內要完成,想要妥善解決就得做好時間管理,按照輕重緩急分配工作順序,壓力就會減小。
作者簡介:周宗翰醫師,現任翰鳴堂中醫診所執行長,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中華民國針炙醫學專科醫師、台灣中醫家庭醫學專科醫師。 翰鳴堂中醫診所臉書粉絲專頁
原文引自:自律神經失調怎麼治?中醫出招疏肝氣、穩定內分泌!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