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健康網文/亞東醫院心臟血管內科葉衍廷醫師提供】今年48歲的林先生,10年前於公司健檢發現有糖尿病,10年來雖然有在門診拿血糖藥,但是沒有量血糖的習慣,吃藥也常常不固定。5年前醫生為他抽血檢查告知他還有高血脂的問題,但是林先生仍不以為意,也沒有聽從醫生的建議乖乖吃降血脂藥。
(情境圖片/華人健康網提供)
最近一個月天氣變化劇烈,早晚溫差大,陳先生常常覺得胸口悶悶的,尤其是快走或提舉重物時更加嚴重,正想說要再回來心臟科的門診拿藥吃,但是一天清晨突然感到胸口劇烈的悶痛,含了在藥房拿的舌下含片也沒有改善,不斷地冒冷汗,根本無法去公司上班,只好來到醫院掛急診。
急診醫師為陳先生作了心電圖檢查後,告訴林先生及林太太這是急性心肌梗塞,有很高的致死率,要馬上作心導管檢查,若心臟血管有阻塞就要放支架,否則會有生命危險或可能心臟衰竭。
張女士今年56歲,罹患糖尿病已經很多年,有固定注射胰島素治療,也有量血糖的好習慣。幾年前醫生也是告知她有高血壓,還說壞膽固醇過高,開給她降血脂藥。1年後,張女士聽說鄰居陳太太開始洗腎,又聽別人說藥吃太多不好,可能會傷肝傷腎,所以就自己偷偷停藥,沒有照著醫師的處方吃降血壓藥。
有一天吃晚飯後,張女士正要回房休息,突然之間右半身失去力氣跌倒在地上,講話也變的不清不楚,張女士的女兒見狀急忙打電話叫救護車送她去醫院掛急診。神經內科醫師來到急診為張女士作初步的神經學檢查後高度懷疑是急性中風。
腦部電腦斷層掃描沒有發現有腦內出血,神經科醫師向張女士及女兒解釋這是缺血性中風,是腦血管阻塞造成的,可能需要進加護病房觀察。許小姐一方面擔心媽媽的病情,一方面又想到中風的後遺症,未來可能會需要長期照顧,家裡經濟狀況不佳,自己的兩個小孩又還小,不知如何負擔得起,不禁悲從中來。
(情境圖片/華人健康網提供)
高血壓、高血糖及高血脂,俗稱三高,是許多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因子,需要嚴格且積極的控制。然而,在門診往往有具有三高風險因子的患者,尤其是一些剛剛在健康檢查發現有高血壓或高血脂的中壯年病人,常常會問我一個問題:「醫生,我的藥要繼續吃嗎?要吃多久?」或是「醫生,我聽說高血壓的藥一吃就是一輩子,是真的嗎?」面對這些問題,我們要從為什麼要控制三高以及要如何控制三高談起。
為什麼要控制三高?
期處在三高的狀態下,對身體的各主要器官都會產生很多不可逆的傷害,包括:心絞痛(狹心症、冠心症)、心臟衰竭、心肌梗塞、腦中風、失智症、腎衰竭等等。林先生與張女士兩人都是糖尿病患者,本身就是心臟及腦血管疾病的高危險群,而兩個人都同時罹患有高血壓或高血脂症,未來十年之內罹患心臟血管疾病或腦中風的機率會大大上升數倍。
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2014年國人十大死因前三名就包括了心臟疾病和腦血管疾病,僅次於惡性腫瘤,如何降低心臟疾病及腦血管疾病所造成的死亡及失能會是未來非常重要的課題。不同於惡性腫瘤的是心臟血管和腦血管疾病,具有較多明確且可治療的風險因子,其中三高就是非常重要而且可控制好的。我們之所以要積極地治療三高,主要是為了降低未來數年內發生心肌梗塞、腦中風或腎衰竭等等可怕問題的機率。
留言列表